展示艺术经典  领略巴渝风情

Display art classics and appreciate the customs of Bayu

植根传统经典  鼓励开拓创新

Rooted in traditional classics, encouraging innovation

情理兼善   德才兼备  艺文兼修

Art and literature are both reasonable and good.

中国书协负责人就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首页    公告信息    中国书协负责人就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中国书协负责人就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征稿启事》发布之际,就投稿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书法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和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记者:通过《征稿启事》,我们观察到中国书协对本届国展的组织模式做了较大调整改革,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改革思路。

李昕:中国书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全国书协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广泛听取团体会员、创作机构、专家学者和普通作者、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本届国展的组织模式。中国书协对十三届国展筹办方案进行整体性优化考量和系统性调整改革,构建“上下联动、协同运行、赋能基层、服务书家”的筹办机制,形成三级评审体系。以团体会员为单位设立初评选区,非中国书协会员投稿,作品参加其所在地区或行业团体会员组织的初评预选,入围后参加复评;中国书协会员投稿,作品经所在团体会员直接报送参加复评。本届国展共分三个展区,山西展区展出行书和草书,浙江展区展出篆书、篆刻与刻字,河南展区展出隶书和楷书,同时各展区组织相关专题特展与学术活动。中国书协组织复评终评,并在入展作品中遴选300余件举行进京展。中国书协设立国展办公室对国展全流程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各团体会员在宣传、文联等部门领导及国展办公室指导下开展本选区相关工作。通过设立初评预选区,便利基层作者参与,加强团体会员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范、稳妥有序开展组织工作。通过分级有序评审,强化精品意识,调控评审节奏,精心组织评审,做到精细、公正、专业。通过改进评审方式,以信息化等手段提高评审效能。通过改进展览结构,注重精心“评”,也强化“展”,更突出“览”,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展览文化内涵,发挥展览导向作用。三个展区分书体展览横向形成当代书法创作展示的长卷,同时推出特展与国展则纵向呈现出中国书法从历史中走来的基因序列。如何赓续中华文脉,续写历史长卷,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记者:近年来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致力于书学研究与书法创作的融合互动,本届国展将在学术引领方面推出哪些新的举措?

李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千百年来,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书写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创造了大批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世代守护传承的文化瑰宝。涵育大众审美素养,提升书法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研究好、展示好、传播好这些经典作品。在山西、浙江、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等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依托三省书协具体推进实施,十三届国展将围绕地域特色优势,激活用好文博资源,山西举办“魏碑源流——平城时期魏碑书法拓片展”“真山清流——傅山书法精品展”“晋书风流——侯马盟书文字艺术精品展”,浙江举办“大匠运斤——近现代浙江篆书篆刻名家作品展”,河南举办“汉字中原——汉三阙暨豫地汉碑特展”“文明的微笑——龙门二十品特展”“从法度到意趣——唐宋墓志精粹展”。这些精彩纷呈的专题特展,让经典作品闪耀时代光芒,服务社会生活,与书家、大众实现互动交流,让展厅成为书法美育的“第二课堂”,让博物馆藏、经典典籍、书法遗存成为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桥梁。本届国展设置系列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端正创作方向,深化书家创作使命,交流切磋创作感悟。延续十二届国展做法,继续加强作品文字审读,引导书家重视综合文化素养。理论研究是学术,书法创作也是学术。强化学术理念书家创作才能由技入道,倡导艺文兼备创造活力才能激发,巩固文化根基当代书法才能行稳致远。

 

记者:《征稿启事》中对于作品的内容、质量、形式等有新的表述,请您给全国作者做些分析和解读。

孙晓云:《征稿启事》中对于作品的要求,希望广大书家能够全面、准确、辩证的理解,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我们要始终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和突出职责,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一笔一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砥砺淬炼、厚积薄发,沉著坚守,才能自然实现守正出新。二是尊重艺术创新规律,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当代书家既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自我突破的勇气和定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从承继传统到实践创新的必由之路。三是“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优秀作品需要观念和技法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既要有娴熟的技法也要有对创作理路的审时度势,既要有内容的充盈也要有形式的审美愉悦。优秀作品不是简单将固定的诗文反复书写操练,不是为取悦评委千方百计包装设计,不是为了入展七拼八凑电脑集字搞拼贴,不是为一时名利舍弃传统追逐时风模仿抄袭。我们敬畏传统,旨在守正出新。强调精心打磨,同时倡导自然书写。反对过度拼贴、设计、做旧等形式制作,并不意味着淡化形式和内容的完美融合。强调艺文兼备,并非文本内容代替笔墨语言。强调创新,但不希望背上创新的包袱,为创新而创新。

 

记者:多年来社会反映展览中存在跟风模仿的现象,大家线上线下讨论很多,本届国展评审中如何对待这一问题?

孙晓云:跟风模仿是个老话题,需要我们进行学理性的思考。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上,中国人在文字创造、艺术创作、风格塑造上穷尽智慧,精彩绝伦,树立了中国书法史上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我们很难逾越。我们不能苛刻要求每一位入展作者都有自己独立的风貌,个人风格是建立在日积月累、水到渠成之上的。我们希望每一位参展书家在沉潜传统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用娴熟的技艺书写自我的心性、情性与个性,而不仅仅是为了入展。本届国展评审将对刻意跟风模仿、风格雷同等现象尽力规避,鼓励书家把握书法文化内涵、尊重艺术发展规律,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记者:十三届国展业界期待,社会关注,评审牵动着全国投稿作者的心。特别是各团体会员初评预选以及评审结果,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期待,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的?

李昕:我们将认真审慎对待每位书家作品,努力回应回答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对于初评预选与报送,充分考虑书家、团体会员、地域书法发展的差异和实际,尽可能扩大复评入选范围。当前,书法群众基础深厚、群体分布多元,广大书法研习者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书法创作。客观来讲,每一位书法人都有自己的艺术理想,要实现理想需要终身修习、孜孜以求。参与国展既是感悟、体验书法魅力的机会,也是竞胜、竞技的舞台。只要参与竞争,就会有制度、规则、标准来约束,只要经历评审,就要坦然面对结果。国展评审体现的只能是有限范围内艺术水准的相对高度而不是绝对极限,一项展览只能体现某一时期的艺术风貌而不是历史全景。期待大家用包容心对待不同风格,用平常心面对上下进退,用执著心努力临池研习。

 

记者:在总结历届国展举办经验基础上,本届国展在组织模式、展览构成、学术引领、创作导向等方面更加充实,更加完善。国展的序幕已经拉开,请您就本届国展做一下展望。

孙晓云:希望通过本届国展引导书家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用雅正书风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正大气象。进一步结合加强书法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推动书法业界行风建设要求,推进书法创作营造山清水秀的行业生态,为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明媚的阳光、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和不受污染的土壤。

李昕:我们将按照“以绣花之功审慎精心筹办展览,以礼敬之心承传优秀传统文化,以竞胜之心推动当代书法艺术走向新高峰”的展评工作要求,秉持“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创作理念,严格执行“公平、公正、规范、科学”的评审机制,发现人才、推出精品,努力把这届国展打造成为“书家聚力艺术创作的舞台、大众感受书法文化的盛会”,推动传统书法迈进新时代、走向人民大众,助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2023年9月21日 11:3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