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艺术经典  领略巴渝风情

Display art classics and appreciate the customs of Bayu

植根传统经典  鼓励开拓创新

Rooted in traditional classics, encouraging innovation

情理兼善   德才兼备  艺文兼修

Art and literature are both reasonable and good.

重庆市首届“十佳”中青年书法家(下):雷鹏晖、李中华、刘兴刚、彭松、王树成

首页    巴渝书家    重庆市首届“十佳”中青年书法家(下):雷鹏晖、李中华、刘兴刚、彭松、王树成

重庆市首届“十佳”中青年书法家:雷鹏晖

 

雷鹏晖简介

      

       雷鹏晖,汉族,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主要以行草书为专攻对象,同时其它书体均有涉猎,近几年学习较多的是怀素、黄庭坚、王铎、傅山等,其间不乏对其它历代书家经典的学习。学习期间来来回回总不能入其门径,深知学书之难,难的不仅仅是要理解古人,更重要的是读懂自己内心对书法审美的理解,这种理解需要长期的学习才能慢慢的成熟。记得刚开始连续写了两年怀素,从开始的抄帖到后面的背临……再到创作,经过多次反复尝试,但感觉收获甚微,于是就重新思考、换帖,总觉原地踏步,创作时总不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统筹到一起去,常常顾此失彼。一直坚持反反复复的学习、思考、总结,逐渐使思路变得清晰!古人留下的草书经典都是书者瞬间痕迹,这些书写的痕迹中包涵书家的哲理思考和超脱的才情,常人怎能轻而易举领会其中之奥妙,需要不断的揣摩、思考、实践才可得其一二。总觉得学书不仅仅是和古人对话,更重要的是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对于学书者需要数十年或者一生时间做!

主要获奖、入展情况:
中国书法年展草书展入展
重庆市第二届群众书法展获奖
“情定四面山”重庆市青年书法展获奖
重庆市青年书协草书十人展入围
     

 

 


雷鹏晖大草观后偶识
范国明

 

        草书至明清随着个性的张扬、情感的释放以及长篇大轴流行、书法生态持续优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彰显,由此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徐渭的狂放、傅山的率性、王铎的欹侧、张瑞图的峭拔、龚晴皋的横厉无一不昭示草书艺术所蕴含的勃勃生机,从而实现对宋元人的超越。明代以来的六百年间,书法尤其在草书领域的表现形态更加多姿多彩,雷鹏晖的书法敏感地捕捉到明清两朝书法天放自由、心性圆融这一优势,从而加以发挥并为我所用,逐步为形成自己的面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观鹏晖草书用笔,在于以“力”取胜。用笔铿锵有力,顿挫有致,有斩钉截铁、骨力嶙峋之妙, 具有“冷”、“硬”、“狠”的特征。运笔的过程中,注重表现线条的韵律美,下笔一波三折、曲中生奇,线条狂放率真, 既沉郁凝重、苍雄老辣,又飞腾跳掷、摇曳多姿。通篇铁线银钩,盘旋跌宕,极具雄强刚劲之美。
        前人论书以为“书法贵得古人结构。”鹏晖草书结字注重结体搭配秩序,突破字中的空间位置,使字形以险寓奇,借助部首腾挪,造成字形险怪欹侧。这种巧妙搭配使字的部首之间相互衬托,增强了作品的新奇感和趣味性。鹏晖草书还对汉字结体采取夸张、变形和简易等方法,使笔下的字迹屈郁、拗峭、狰狞、诡奇,但始终没有背离汉字的结字规律。正如崔瑗所说:“仰左扬右,望之若敧。”“蓄怒怫郁, 放逸生奇。”鹏晖谋篇布局构思巧妙,出笔奇异,作品波谲云诡、奇正开阖、曲折多变。他的大幅作品布局均开合博大,解衣盘礴势不可遏,表现出一定的胆识和魄力。他还善于运用插入法对进行章法布局,常以左倾倒式插在中轴线上。这种左插右穿的布局方法打破了传统以单线竖轴式贯穿的旧习,不见端倪而如羚羊挂角,自然贴切。他还采用复线式、板块式布局方法且相互更迭,彼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中轴线上的字纵横交错、层层叠起,曲折生动,摇曳多姿,乱而有序, 断而还连。尤其是穿插茂密、曲折蜿蜒的章法布局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之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够让欣赏者展开丰富的联想。
       当然,当代大草为矫柔造作、架屋叠床、为诗强愁、饾饤冗繁等时弊所击,少有独善其身者。也许,只有多些圆融少些铅华,多些“支离”少些“安排”,才会写出“真我”。另外,在用墨上若能够进一步吸取王铎的优点,则必然在形质上实现新的跃升。王铎善用涨墨作书, 使字的笔画之间渗晕交融而形成朦胧的块状。若能浓墨、焦墨和淡墨兼用,使字的墨色变幻无穷,出现润、焦、枯等不同效果,通篇就会更加精彩绚烂。

 

雷鹏晖作品选登

 

 

 

 

 

 

 


 

 

重庆市首届“十佳”中青年书法家:李中华

 

李中华简介


      李中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铜梁区书协主席。书法作品曾荣获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作品展优秀奖、重庆市第六届艺术奖(书法)、周永健书法艺术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十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级各类展览。
      习书二十余年,以楷、行、草研习为主,行书以“二王”为基,融宋人笔意,以求笔墨萧散娴雅,气息清灵通透。此展数件作品,虽用心、用力、用情,然仍不如人意,奈何!敬请方家教正!

 

 

潜心修炼  勇猛精进
——我读李中华君笔墨有感
龙鸿

 

        李中华君的书法作品,自然在“龙舞之乡”的铜梁可见不少,其次是在相邻的潼南亦有一些,比如杨闇公故居中。总体印象,其书不论楷、行,甚至小草、大草,均能应规入矩,更能纵情发挥,法中见意,趣生法中,真是既悦目,又赏心矣。
        最近集中拜读李中华君五件大作,一是壬寅仲夏行书“唐舒元舆小品文《长安月下望月记》”,二是壬寅仲夏草书“宋词数首”,三是壬寅夏月大草“欧阳修词《采桑子》”,四是壬寅之仲夏行草书“清代民初咏秀山诗选钞”,五是壬寅夏行书“吹来、卷入”五言对联。从五件作品的书款,可见时间集中,均为去岁挥就,明确显示其最新的笔墨风采,整体水准较高,气势逼人。 
        据中华君自言:其开始比较系统地习书应有二十余年,以楷、行、草研习为主,行书则以“二王”为基,并融宋人笔意,追求笔墨萧散娴雅,气息清灵通透。观其众多书作,能验其语之不虚!今日集中赏读壬寅年所书就的最新五件大作,相较其过去的表达,似乎更能见其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尤为令人可喜的是,以最新的“五件作品”为例,的确可见一定程度上对其往日状态的超越。如果说过去比较落实于局部细节的打磨推敲,而今真是大笔纷披,烂漫弥散:点画激越生势,结字紧凑舒放,篇章起伏跌宕,开合浑然,纵横有象,爽然推演出一片情浓势足、撼人心魄的生动世界。
       是的,仅从此五件作品,我们便能探知其较为深厚的笔墨功夫,其与传统书法经典的对接或领悟状态,显明地呈现于字里行间,确可见其与古人对话的深沉状况。“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曾有诗作论:“狂草应从行楷入,伯英遗法到藏真。锥沙自见笔中力,写出真灵泣鬼神。”尤其从中华君的大草中,分明可见其对类似道理的不浅领悟,远追“二王”,下效米元章、黄山谷等,尚可见对元人康里子山的揣摩,希冀坚实地筑基于行楷二体,再溢而为大草。诚可喜也!
        艺术据人而不同,贪多求全常为忌。或谓“成于斯而又败于斯”,此当为我们不得不谨慎甚至警惕的。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华君五件作品给予我们的既有成功地方,亦有些许遗憾,值得注意,亦能引发一定的反思。比如,似乎“三条屏”般的款式,在展览机制下,基本成为“常态”,其合理的历史依据有否?特别用笔方面,艺术强调对比反差,趣味生成,而温柔敦厚与肥厚笨拙,率真无邪与简单浮薄,自然和谐与矫揉造作,巧夺天工与扭捏作态,其分寸如何把握才会更好?传统书法就正文与署款而言,字体早晚、动静关系等较为注重,而今常做草书正文而正楷或者隶篆题款般反其道而行之状况,是否值得提倡如此突破?更不用说和尚“百衲衣”似的拼贴组合,其美的纯粹、自然是否应该质疑?更不用说中华书法传统精神的深刻本质追求了,浮泛地理解并落实西人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实际上是很难将笔墨形式的内在灵魂精彩地表达出来的。凡此种种,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当然,如此讲,绝非一味地死守传统,但有条件地突破或超越,实际上昭示着鲜活文脉的自然延续,反映着文化的本质和生命,而非为变而变,简单粗暴的所谓创新可以搪塞过去吧?!所以,我们的耳畔,不禁再次回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统是水不是冰。”“纯粹,坚守,就是坚强的文化自信!”
      愿与中华君,亦与诸君共勉之。
                2023年3月12日于重庆大学薪积轩

 

李中华作品选登

 

 

 

 

 

 



重庆市首届“十佳”中青年书法家:刘兴刚

 

刘兴刚简介


      刘兴刚,男,1979年生于重庆巴南。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小学专职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巴南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幼时有幸看祖父写字,稍长也涂涂画画,终不得法。而立之年方得师长提携,潜心读书写字、教书育人。为人师者,学养深厚、以人为本、言传身教可谓真谛。而学书之路,则各有不同。

   我初时学隶书与魏碑,在张迁碑、郑文公、张猛龙、爨龙颜等开张雄强一路用功较多。后来参展多了,又用心行书多些,集王圣教序是底子,但又不愿写得妍美,颜鲁公行书正好互补。展览作品越写越大,明清大轴张于壁间,想诸家挥运之时,大有补益。

   后来又爱写小字,历代名迹,不一而足。褚遂良、颜鲁公、杜牧之、杨凝式、杨维桢、傅山、徐渭、刘镛、何绍基、曾熙、白蕉……慢慢感受到古人的学养和性情,同时也在修炼自己的人格。

   近来读书写字,全然不顾章法了。买书读书全凭一时之兴,大部头的多是半途而废,宋明笔记倒是读得津津有味。读帖也是如此,天真烂漫的三代金文,古朴典雅的秦汉印,恣肆放旷的六朝碑版,纵横捭阖的张癫醉素,通透的苏轼,禅意的董其昌,传奇的徐渭,倔强的王铎,处处留心都动人。心追手摹、抄抄写写,渐似平静的内心期盼着一种常态,有对书法的执着和坚守,也有人间烟火气。

 

主要获奖、入展情况: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入展

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

重庆市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

重庆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获奖

重庆市首届行书作品展获奖

重庆市首届群众书法作品展获奖

重庆市首届中小学书法卓越课堂竞赛一等奖

重庆市中小学艺术教师技能展示一等奖

重庆市中小学书法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一等奖

 

 

心正路正 笔正书正
        ——刘兴刚书艺摭谈
陈龙国

 

      刘兴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巴南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等国家级大展,在重庆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等省级大赛中获奖。
      楷书中堂《发石堤》,取法《郑文公》,线条圆润,笔势流动,雍容大雅。借鉴篆籀“绞转”来表现线条的苍茫、圆润和张力,似绵里裏铁,圆厚有力。结字多变,随势生态,气势开张。布白疏朗简洁,内蕴遒劲,颇有苍茫浑雄的自然美。但要注意气息的贯通,注意体会其形式美感的整体意义和完美性,感受贯气、笔势在书法创作空间构成应用时的重要意义。
       隶书题秀山联,既取法清人郑簠隶书,又有今人流行书风影子,以《曹全》为其基本体势与风貌,又溶入《夏承》一些特征。用笔提按分明,笔力沉着,速度缓和,端庄稳健。字形结构规范、淳朴,粗细、疏密富有变化,规整多姿,不失从容大方、富有书卷气。但需加强飞动的技巧,带点轻松灵巧、快笔点染的率性,会更具奔逸超纵、神采奕扬的风貌。
       行书咏秀山组诗,取法颜体,又有何绍基的痕迹,追求化隶入行,点画圆浑,力重势沉,给人险绝奇变的绝妙感。字势纵横,体态自然疏放,正欹开阖互用,风格流美,古拙质朴,浑圆之势,气贯其中。但每个字既要书写得庄重端严,又要顾及整幅作品有变化而不呆板,部分字之间仍需呼应、映带连绕。
      行书《湘春夜月:画廊吟浅》,既有“二王”一脉气质,又有“宋四家”笔意,尤其突出了苏轼、米芾书法特点,善化明清大字行草,受王铎影响较大,对何绍基行书也有所借鉴,加重了线条力度的饱满,有一种沉着酣畅的意境。用笔精准、精到且富有变化,线条流美,字字饱满,造型别致,布白精妙。
      草书《月夜栀子》,学的是怀素那种宏阔潇洒的结体、黄庭坚一波三折的势,以气势胜,以神采胜,大气磅礴、乐感强烈气韵生动,意境高远。中锋使转,上下连属,左右盘桓,形断而意连,形连而意长,追求北碑的骨力与南帖的雅韵和谐统一。构形大开大合,运笔纵横捭阖,以篆书裹锋笔法和简书率意笔法入草,堪称得中锋运笔“画沙”之妙,展现出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的大气象、大格局。
      兴刚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及天资是分不开的,但在对传统的把握与探索的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对时人的东西有较多的借鉴和杂糅,楷隶行草中锋绞转用笔较多,露锋侧锋用笔较少,厚重遒劲有余而动感灵气不足。还好,他年轻,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读读书增加辨识力和书法创作的审美力。

 

 

 

刘兴刚作品选登

 

 

 

 

 

 

 


 

重庆市首届“十佳”中青年书法家:彭松


彭松简介


       彭松,江津人,中共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行书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津区书法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
      书法取法以二王为主,参以日本唐风墨迹,以期在晋唐法度下能无碍地自由表达。
我的梦想是:笔下既有晋唐人潇洒通脱韵致,又有雅致、高华不染一尘的品格。

主要获奖、入展情况:
入展巴渝风·重庆市青年书法家36人展
重庆市书写经典专业组二等奖
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书法大赛一等奖
首届重庆市青年书法纂刻大赛优秀奖
重庆市第二届重庆市书法临摹大赛优秀奖
入展中国第四届西部书法纂刻作品
重庆市第八届书法纂刻大赛优秀奖
入展中国临书大会
重庆市情定四面山书法大赛优秀奖

 

 

 


彭松书法随想
廖科

 

         这次重庆书协评出“中青年书法十佳”,让学术委员会的同志写点短评,学术在思辨学理文脉和引领书法审美方面,与随笔和评论有联系更有区别,十佳创作“佳”在什么地方?古人把写字的法与意在汉魏以后发挥到极致,当今能否超越?除了技法层面的娴熟,形式和时代风气的影响是重要方面。
        彭松是2007年后巴渝涌现出来的青年新锐,他的书法理想是“以二王为主,参以日本唐风墨迹,以期在晋唐法度下能无碍地自由表达”,其梦想“笔下底面潇洒通脱韵致,又有雅致,高华不染一尘的品格”。“晋人尚韵”这个韵是可以感受而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如果以用笔“侧卧”简单的对应笔画,容易掉入执技趋媚俗格。彭松草书,笔墨上看还是怀素的成份多些,注重点线的伸缩和节奏感,在用墨上随笔的圆转提按而呈黑白反差之美,其笔控能力较好,用字上打破书体界限楷行草相间。其行书于苏东坡和米芾为多,笔尖触纸正侧互用,勾挑转折自见姿态,结字无平板呆滞之弊,与颜真卿行草《祭侄稿》若即若离而自运,流露出时人学宋的习气,字体与笔法杂糅之法是“展览体”作派。彭松楷书,一眼观之气势夺人,标取颜真卿和苏东坡笔意,颜书大字莫过《中兴颂》,厚重拙朴,彭松大楷勾挑婉转处,有北碑隶趣,捭阖中略显拘谨,能大亦属难得。后世效颜者偏于肥硕而有“墨猪”之讥,是骨力缺失之病,今日意趣加之失于雅正,颜初学褚后问笔法于張旭,镕铸篆隶与北碑化瘦硬之笔为沉雄浑穆,宽博有恢宏气象。晚唐五代宋初是日本平安时代,学颜楷行及旭素草书,以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最为杰出者,近代日本少字数创作以手岛右卿为代表,学习书法,一只眼睛仰望传统经典,一只眼睛平视当今时风,对经典太情深难免泥古,对时风太迎合难免趋媚。彭松立足巴渝远取唐宋名家而不弃时人,艺术感觉是敏锐的,在全国展中露头角者都有此特征,这不是什么缺点,今古之间因人而异各有侧重。
    “以二王为主”,也许留在彭松心间而非再现笔墨形象,“晋唐韵致”、“自由表达”、“不染一尘”这个书法理想已经够高了。北宋初期蔡襄就是“晋唐”的实践者,而被今人讥为泥古的“安魂曲”,蔡襄己有写意表达而不彰,自苏、黄出而光大,米芾只是欧阳修“集古录”后的“集古字”而刷成米家样。“晋韵”内涵之丰富非笔墨能言尽,加之豪端的姿态趣味下天然一等,而唐楷将“晋韵”在笔法结构上格式化,天然与人力,写法与写意,古与今,所有这些落脚都是人的问题。
       彭松的草书行书楷书,总体印象是理性中而显感性,在技法层面亦成熟,他尚属青年阶段,在书法专业层面艺术视野有待拓宽,创作避免程式化结壳,“气”、“韵”、“骨”这些精神层面的追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镕铸和提炼,为生存计耐不耐寂寞,说重要也不重要,当下的结果是过去的努力,未来还在今后的发展中,期盼他更上一层楼。

 

彭松作品选登

 

 

 

 

 

 

 


 

 

重庆市首届“十佳”中青年书法家:王树成

 


王树成简介


      王树成,字允实,号澍昱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第五届草书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师、巴渝印社社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与篆刻专业,重庆市第九期中青年文艺骨干研修班学员,重庆市首届十佳中青年书法家。
      学习方向:以怀素大草为基,兼习张旭之浑穆、王铎之体势,旁涉篆隶楷行、篆刻,力求雄浑典雅、飘逸旷达。
      学习感悟:大草创作异常艰难,需将篆书运笔的圆通、隶书字势的纵横、楷书点画的精致、行书结体的流动、篆刻整体的印化融汇贯通,方能成就较好风貌,创作中往往眼低手低,或许博览群书,化而为笔,乃良方!

主要获奖、入展情况:
第八届重庆艺术奖
“锦溪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二等奖
第二届全国篆书书法大赛三等奖
第五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优秀奖
重庆市首届书法小品展获奖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暨刘伯承同志诞辰130周年书法作品展银奖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旭日初升”全国书法高校精英展
巴渝风重庆市第四届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重庆青年书家草书十人展等省市级展数十次

 

我看树成书法
郭继明


       
       树成草书用笔,以“韵”取胜。其用笔圆融有致、骨力劲健、得超逸绝尘之妙, 有“圆厚”、“简静”的特征,他在怀素大草中钩沉,上溯篆籀之圆通,古趣盎然。线韵的松动自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得于二王处;墨韵虚实松动自有我在;章法势韵纵横捭阖,极具雄强阳刚之美。其小字草书入《圣母帖》,章草与今草互参,古质而今妍,辅以《自叙帖》、日本小野道风细线笔意,势如龙卷,韵传达得更显深度,我更喜欢。其大字作品多取《怀素大草千字文》中锋圆劲笔意,还加以侧锋、提按,增加视觉美感,注重在潇洒的书写中对随机性和下意识的调控,在过于“设计”的当下,“临时从宜”显得异常珍贵。
       树成草书亦注重空间结构。他常常突破单字中的空间位置,使一整片笔画打散重组成一个单元整体,似正还斜!他还对结字理性地采取减省、夸张、变形等手法,使笔下的字迹空灵、简静、耐人寻味,对字态了如一胸,把怀素的空间感、黄庭坚的穿插法、王铎的连绵术、祝允明的支离律巧妙地融于一炉,以奇寓险、欹侧相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树成谋篇布局颇具匠心。合理运用山水画卷中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立体画面突显。多汲取了王铎涨墨法,若悟得林散之浓墨、淡墨、焦墨、枯墨、润墨、渴墨、宿墨等诸墨法的贯通,笔下自然更加显现水墨交融,变化万端之妙!但忘机与忘我的散怀状态更为重要。
       树成书法作品注重从传统书法形式中寻求一些突破,力求走进晋唐又想改变二王、旭、素,力避黄庭坚及王铎大草盛情演绎而苦心孤诣,笔墨随时代,盛世开新篇,树成用他的笔墨言语表现出可贵的担当,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契合笔墨的核心规律,个性也慢慢呈现于世!
       对行书的纯度、融合度的把控,篆作的避时求新,草形的乱而不乱、动人心魄的魂体以及墨韵、空间的松动表达上或许是书家共同需要追求的基本目标;文化颐养,文心塑造,自我颠覆、自我重造,最终确立“我”的审美理想是我们的远景规划,“君子藏器”,将个人素养与时代与传统之间链接,或是树成未来的方向。

 

        王树成作品选登

 

 

 

 

 

 

2023年5月7日 08:59
浏览量:0
收藏